第842章:崇祯大悦_明末黑太子
笔趣阁 > 明末黑太子 > 第842章:崇祯大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42章:崇祯大悦

  “皇爷!皇爷!赢啦!赢啦……”

  南都东宫秉笔太监高宇顺火急火燎地跑到了皇宫,距离自己的主人还有不下二十步远,就扯着脖子开始报喜了。

  自打移驾南都之后,崇祯也将京城的那套体系照搬了过来,重新设立了东厂,加上原本留守南都的锦衣卫一部,也就在落脚点又有了自己的爪牙。

  为此还备受东林以及其他团伙的指责,说是皇帝重用厂卫,必然是昏聩乃至亡国之举,此例万万不可再开。

  然而想到自己那逆子当初建国就是凭借厂卫之优势,强行弹压了诸多勋贵,短时间内便搜刮到了足够多的银两。

  崇祯也就越发对那些居心叵测之人感到厌恶了,碍于初来乍到南都,也就选择暂时隐忍不发了。

  南都是东林的地盘,更可以说是老巢,天天这么闹腾,谁也受不了,不收拾东林的话,还得想个能安抚好的对策。

  对于这些破事,崇祯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看某逆子送的合订本。

  这个对策很简单,那就是先来个缓兵之计,用内阁甚至首辅的排位吊一吊东林的胃口,转移东林等团伙的注意力。

  此时崇祯不免又想起了在京城时,逆子对自己提及之建议,让东林的人来当首辅,对此,崇祯心里是相当抗拒的。

  原因无他,就是之前的东林首辅乃至六部官员,抗拒朝廷征收商税,完全沦为了江南商贾的走狗。

  没有东林等团伙的刻意行事,朝廷又岂能连年向农户征收三饷,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叛乱?

  即便其他官员亦是如此,多半是受了东林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后来的诸多悲剧,至少在崇祯心里,东林已经变成了祸国殃民的败类。

  若是《罪己诏》是被迫发的,那追本溯源,东林就是大明江河日下的主因了,想来皇兄当年遣魏忠贤打压东林是有情可原,更是极为正确之举。

  对于魏忠贤,崇祯心里也不免有些看愧疚,这个内侍虽然恣意跋扈,可也算是对皇兄忠心有佳了,在征税方面,可是比绝大部分朝廷官员强太多了。

  然而死人不能复生,而且再找个跟魏忠贤一样能干大事之的内侍,实在是太过困难了,从身边跟随自己南下的几个内侍里选,根本就选不出来。

  为今之计,也只能先维持住眼下这个局面再从长计议。

  好在抄了南都勋贵的家,加上从京城带来的数百万两银子,短时间内,内帑的银子是够花了。

  南都户部账目上的那点银子,崇祯还没看上眼,运转朝廷的银子也是理应由户部来出,他也不打算再从内帑出钱了。

  因为不抄不知道,一抄吓一跳,光是徐家这位公爵就贡献了上百万两银子,附赠不计其数的田产、珠宝、古玩、字画。

  负责带队的高宇顺在此次行动中行事颇为得力,其表现令崇祯极为满意,这才命其掌管重设的东厂。

  “将话说清!莫要有头无尾!”

  崇祯正在忧心于京城被围之事,此前已派总兵官宋纪率两千勇卫营将士以及五千其他各部人马北上驰援。

  尽管兵力较于南下东虏之规模有些相形见愧,但也是崇祯在短时间内所能拿出来的最多的了。

  能否给京城解围,崇祯心里实在是没有把握。

  一方面还在对那逆子将自己赶到南都而生气,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东虏得逞。

  若是京城被东虏攻陷,只怕接下来,东虏便要大规模南下,沿运河攻至两淮也说不定。

  两淮防线若是不保,缺乏守军防御的南都必然不保,届时连两宋的局面都难以保全了。

  历来是守江必守淮,可是淮河防线已经没甚子守军了,若想确保安全,只能抽调正在剿寇的洪承畴所部。

  让洪承畴尽快回援的命令已经派飞骑发出去了,只是这位权臣能否听从自己,崇祯有些吃不准。

  不论洪承畴所部还是孙传庭的人马,当初都被划给了那逆子来掌管,自然也包括每年的饷银与粮草。

  崇祯有心拉拢洪承畴听命于自己,奈何兜里银两不多,洪承畴手中可是有十余万人马,一年的开销那是相当之多。

  只能先将眼下的窟窿堵上再说,洪承畴出兵也好,不出兵也罢,宋纪均要率部尽快抵达畿辅。

  用七千人给京城解围,朝野自然是不看好的……

  鉴于太子监国之后的所作所为,文臣们当然希望这位年纪不大便仿效夏桀商纣的太子死于乱兵之中。

  然后众人便可上奏崇祯皇帝,立田贵妃所生的五皇子为太子了,这样才算是最为明智之举。

  贸然提及废黜太子便是动瑶国本了,此乃大忌,当年便是因为此事而闹得不可开交,至今还令朝野上下难以忘怀。

  心里想归想,但谁也不会将此事说出口。一旦说出口,没人会施以援手,只能自己认倒霉。

  将来北边那位登基大宝,只怕江南的商贾的末日就要来临了。

  为了银子,也要抗拒到底,不过时间还有很多,暂时无须着急。

  于是,南都出现了很有趣的一幕,皇帝不想让太子死,大臣们却刚好相反。

  但实际情况是七千人马是不可能给京城解围的,哪怕都是勇卫营都做不到。

  这里面更别说还掺杂了大量颓废不堪的南都守军了,这些人根本就不想打仗,畏敌如虎。

  崇祯急得都吃不下饭,尽管田贵妃已经好生安抚过多次了,可崇祯依然感到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京城若是被东虏攻占,王师再想夺回来,那就千难万难了。

  畿辅一丢,辽西的人马还能继续坚守么?

  万一这部分守军再归降了东虏,那还得了?

  想来想去,崇祯又下一道命令,将固守凤阳的兵力再调去一些。

  凑个一万人,已经算是崇祯竭尽所能了,再多的话就力有不殆了。

  “皇爷!京城!打赢了!”

  “啊?当真?”

  “此为战报!”

  崇祯从椅子上腾地一下蹿起来,直勾勾地抽着高宇顺,完全不相信这则消息。

  东虏不是很强么?

  屡次打败王师,此番焉能被那逆子所败?

  为了鉴别消息真伪,崇祯急忙打开战报,逐字开始阅览。

  这份战报出自东宫秉笔太监李继周之手,换成那逆子,只怕字迹便不堪入目了。

  上面写的非常详尽,从东虏出兵至东虏败退,按照时间顺序,将来龙去脉介绍地清清楚楚。

  “好!好!甚好!”

  鉴于那逆子虽然言行恶劣,品德不端,但少说妄语,崇祯对此战报上的内容倒是信了五成。

  唯一的偏差就是居然能够毙敌数万,这也太多了吧?

  连祖大寿乃至袁崇焕都不敢拿出如此战果,是不是过于夸大其实了?

  按照常理,若想毙敌三万,只怕王师得出动三十万兵马,甚至更多方可做到。

  京城守军林林总总加起来不过十万,那逆子就凭借这点人,还能毙敌三万有余……

  若是毙敌三千四,兴许努努力还能办到。

  可是上面言及战果近三万四千人,虽说包括了不少归降东虏的仆从,也有些难以置信。

  兴许是包括了那些包衣奴才了,也只能如此才算合理了。

  鉴于畿辅已经自行解围,崇祯也不打算跟那逆子斤斤计较了。

  反正又无需自己掏钱犒赏三军将士,既然能取得大胜,便随他折腾去好了。

  三万四!

  此乃泼天之功!

  自己该做点甚子呢?

  要不要先去祭祖?

  起码要禀明自己的祖父、父亲、皇兄,毕竟在万历年间,东虏便已然发兵叛乱了。

  “皇爷,还有照片佐证!”

  高宇顺又呈上来一堆沉甸甸的照片,因为都是铜板相纸,而且是事先装裱过的。

  对于上面狰狞无比的东虏尸体乃至首级,崇祯倒是不害怕,反而大为满意。

  这才是他想看到的内容,只有东虏死,大明才会好起来。

  东虏死的越多,大明才会越好!

  在这方面,父子二人倒是早就达成了供识……

  “甚好!大明中兴有望矣!”

  崇祯看后便已然信了七八分了,虽说没有实物,譬如俘虏送来,但又照片为凭,便是最好的证据了。

  不光是拍了死人的照片,还有一些活人的照片,譬如俘获的东虏将领,叶臣、陈泰、孟乔芳等等。

  能一举俘获如此之多的将领,想来还真是殊为不易,倒是可喜可贺,算是自万历年间以来的第一大捷了。

  只是对于许定国所部的叛乱,崇祯有些不悦,想来那许定国早该因作战不利而被处死,只是后来有人从中帮衬,这才有了如此后患。

  但瑕不掩瑜,即便许定国判明降清,甚至得到三顺王那般的地位,也改变不了是役的结果了。

  战报最后罗列了一堆或是击毙或是俘获的东虏牛录以上的将校,看得崇祯越发的心悦诚服。

  “皇爷,小爷还遣人送来缴获的东虏旗帜、甲衣及兵器!俘虏由于疫病原因,便没有……”

  高宇顺可是担心疫病被引至南都,他倒是理解太子如此安排的原因。

  疫病可不是闹着玩的,真会出人命的,在京城就是被太子严令才弹压下去的。

  “无碍!无碍!抬进来让朕观瞧一番!”

  能够击退东虏大军,让崇祯龙颜大悦,其他琐事都无伤大雅。

  高宇顺一挥手,多名内侍便抬进来好几箱子战利品,这些物件都消过毒,只要不亲手触碰,便完全没有危险。

  “好!极好!”

  崇祯一边观瞧,一边称赞,想来为了夺取此等物品,王师之前真是损兵折将。

  此逆子为了击败东虏,连天花都用上来,真可谓歹毒至极。

  不过既然虏酋皇太鸡愈发嚣张,正好让那逆子来对付,这也算是棋逢对手了。

  此番最好打得虏酋没了心气,甚至染上天花,出关之后抑郁而终才好。

  崇祯在心里是万分希望皇太鸡暴毙而亡的,这样东虏便会大乱。

  王师趁机收复关外失地也是有可能的,但也只是个期望罢了。

  “宋纪等部呢?”

  “回皇爷,正在南归!”

  “好!”

  眼下只要能给京城解围,还不损失自己的人马,对崇祯来说,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崇祯还打算用战报做做文章,至少得趁机打压一下朝野之中与自己明里暗里对着干的奸佞宵小。

  这些人的心思,崇祯何尝不知,只是碍于手中缺兵少将,对解围京城没有十足把握而已。

  如今已然取得大胜,那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

  尔等不是天天抨击太子新政之弊病么?

  那逆子已然取得空前大捷,看尔等如何应对!

  谁敢不信,大可以北上去观瞧一番。

  若是假的,那便可以顺势参加战斗。

  若是真的,被那逆子收拾一顿,岂不更好?

  对那逆子的诸多本事,崇祯别的方面倒是不屑一顾。

  但整饬冥顽不灵的官吏,那逆子还算是有三分本事。

  眼下自己能在南都站稳脚跟,维持住朝野的平衡,崇祯多多少少也照搬了那逆子的些许伎俩。

  ×××××××××××(余下四百字明日补足,敬请见谅!)

  “皇爷!皇爷!赢啦!赢啦……”

  南都东宫秉笔太监高宇顺火急火燎地跑到了皇宫,距离自己的主人还有不下二十步远,就扯着脖子开始报喜了。

  自打移驾南都之后,崇祯也将京城的那套体系照搬了过来,重新设立了东厂,加上原本留守南都的锦衣卫一部,也就在落脚点又有了自己的爪牙。

  为此还备受东林以及其他团伙的指责,说是皇帝重用厂卫,必然是昏聩乃至亡国之举,此例万万不可再开。

  然而想到自己那逆子当初建国就是凭借厂卫之优势,强行弹压了诸多勋贵,短时间内便搜刮到了足够多的银两。

  崇祯也就越发对那些居心叵测之人感到厌恶了,碍于初来乍到南都,也就选择暂时隐忍不发了。

  南都是东林的地盘,更可以说是老巢,天天这么闹腾,谁也受不了,不收拾东林的话,还得想个能安抚好的对策。

  对于这些破事,崇祯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看某逆子送的合订本。

  这个对策很简单,那就是先来个缓兵之计,用内阁甚至首辅的排位吊一吊东林的胃口,转移东林等团伙的注意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7.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7.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