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偶遇_盗墓迷城
笔趣阁 > 盗墓迷城 > 第十二章 偶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二章 偶遇

  老谭的技术团队还是很给力的,把村子的大致方位和入山的几条最佳路线都用绘图工具做了出来,还很贴心的附上了一张【生存手册】,包括野外注意事项及苗族的一些风俗习惯。

  关于六角铜铃,老谭的团队没有太大进展。只说从材质和花纹看,应该在战国或者更早之前,但是铃铛上有一些不太明显的改动,显然是被做过手脚。如此一来,年代就不好判断了,除非打开铃铛内部,或许能查出究竟。

  这倒在我的意料之中,想那汪藏海也不会直接拿来用,必定进行了某种处理。这件事不在目前的考虑范围内,暂时先搁置着。

  至于陨玉,老谭说已经超出了他们的专业范围,实在无能为了。

  能做到这步,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我给他们四人包了一个10万元的红包,同时也做为封口费。

  接下来就是准备工作了。野外生存和下地用的装备交给王盟代办,叮嘱他务必要买最好的,这种东西不能省,会出人命。现在正值奥运准备前期,上面对刀具枪械方面的检查越来越严。尽管风声紧,我还是托关系弄来几支防身用。

  人员方面就由小九负责,找了几个可靠的伙计,把这次行程的危险程度交代下,不想去的可以退出。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还记得潘子在进张家楼之前跟我说过的那些话――“小三爷,这些孩子,都是苦出身,我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要给他们留点余地。他们并不是炮灰,他们也都是命。”

  现在潘子不在了,他的话我还记在心里。我不会为了一己之私去牺牲其他人的性命,只要他不是有意寻死,我都会尽力去救,即使我没有闷油瓶那样的身手。

  难怪当初三叔说我不是干这行的料,小花知道我的做事风格后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每当这时候,我都笑笑,道:“我是吴老狗的孙子,吴家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只要不给爷爷和叔叔们蒙羞,我的地盘我做主。”

  剩下的就是有关这次目的地的一些信息了。

  据我所知,苗族其实是一个统称,按服饰、区域不同分成很多分支。现在的人们习惯将苗族分成生苗和熟苗。生苗是指未被汉化的苗人,从小生长在苗寨里,有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几乎与世隔绝,是最神秘和彪悍的一支。熟苗就是被汉化了的苗人,虽然还保留自己的服饰,基本上都被同化了,说的大多也是汉语,一些老苗话不常能听到了。

  最让人谈之变色的还是苗人的蛊术。我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并不算很多,只知道蛊术是将各种带有剧毒的毒虫放进同一器物内,使其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虫便是蛊。也不知道我的血对这蛊虫管不管用。

  以防万一,我还是让私人医生抽了一针管血,稀释后制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弹球丸子。这招是我以前下斗时摸索出来的,本来想学胖子那样也用卫生巾存着,结果发现非常不符合我的做人原则。

  后来就演变成现在这种形状,携带方便,扔在地上可以炸开,遇到危险直接拍在身上,实在是居家旅行下斗必备之良药。

  一切准备就绪,我和小九久带着三个伙计出发了。

  猫儿山有一部分开发成了旅游景区,经常有驴友去那里观光猎奇。现在正值6月中,已经有不少旅行社和自驾游了。这倒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一行人买了票,也扮作自驾游的样子,那些违禁的东西全塞在帐篷睡袋里,入山异常得顺利。

  目的地是在靠近卧佛岭的几个少数民族聚集区包围的地方,因为政策原因,那里很大一片还保留着原始风貌。我们的计划是入山到一定程度就脱离开其他驴友的队伍,悄悄潜入到猫儿山的另一侧。

  一路上,我们装作初来乍到的样子,装模作样买了几个梨子,借此跟当地的老乡们打听山里的奇闻异事。可惜大多都是后人胡编的,有几件倒是相当有趣,能单独写成一本书,但是与我们此行的目的没有任何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进入到半山腰,人渐渐少了起来,吃饭要到山顶才有饭庄,我们肯定不会去那里。正想着找个平坦的地方解决温饱问题,刚走几步,前面叉路口有一个烤玉米的。

  有过爬山经验的人应该知道,物价跟山的高度成正比,越往上走越贵。还经常会有揽客拉着人强行卖东西,特讨厌。

  那人见有生意上门,岂肯罢休,拦着我们几个非要尝尝他的烤玉米。我想,这压缩食品的味道并不好,现在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刚摘下的嫩玉米用火一烤,又香又脆,买几个带在路上也好解馋。

  一想到这里,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赶紧要了10个。一摸口袋没零钱,递了一张100的,大手一挥:“不用找了!”

  那人抬头瞥了我一眼,淡淡地说道:“还差50。”

  我愣了一下,一问,靠!居然卖15块钱一个!别家玉米地撒大粪,你家撒黄金吗?!

  不过前后也没有能吃饭的地方,我作为筷子头总不能这么小气,红着脸又拿出一张绿票塞给他。心说买这么多总能套个近乎吧,便想趁机问问他山里的一些事情。

  只见那人又慢悠悠拿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问路50,带路500,划价免开尊口。

  小九当时就要揍他,我看那人小本经营,赚钱也不容易,憋着火赶紧打圆场。

  拉扯间听他口音不像本地人,便问道:“您是山西人吧。”

  “对嘞对嘞,俺在这一哈已经好几年嘞。”然后指着小九,“你这娃,太次毛!”

  我的伙计里有一个河南的,听他这么一说,也问道:“我怎么听着您还有点河南口音,您以前也去过河南?”

  那老西儿一愣,点点头,道:“恩那,在那疙瘩也呆过嘞。”

  另一个吉林伙计听完,插了一句:“您在东北是不是也待过,怎么还有点内疙瘩方言。”

  这下山西老乡不说话了,小声嘟囔几句,看起来相当不爽。

  我们也不再浪费时间,拿了烤好的玉米准备上路。这时从旁边闪出一个当地打扮的人,看起来要下山的样子。

  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我赶紧拦下来,装作一副老实憨厚,拿出地图打算问个究竟。

  只见那人眼睛一眯,拉着我的手开始依依呀呀起来,显得很是激动。我们几人面面相觑,半天才反应过来对方是一位聋哑人。

  那人连比带划不知要表达什么,我可不想把其他村民全招过来,赶紧抽回手招呼伙计们快点离开。走出一小段,回头发现刚才那人还在缠着山西老乡,估计那老乡给他弄得烦了,塞给他一个玉米,打发他滚蛋了。

  我叹了口气,心说,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开始,希望后面的路也能这么轻松吧。

  。VIP中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7.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7.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